浙江会所整治回头看:开放不够、打擦边球,将引导转型

观察 | 浙江会所整治回头看

  11月27日上午,杭州市民带着零食在西湖景区的花港茶楼喝茶聊天。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名叫“莲庄”的高档经营场所,高消费曾成为阻隔广大市民和游客的门槛。本报记者 瞿芃 摄

  11月末的杭州寒意渐浓。为了占据靠窗的位置,廖显伦仍旧起个大早,坐了近一个小时公交,赶在开门营业前来到西湖景区的花港茶楼。

  “这里有热闹的烟火气。”廖显伦说,喝着20元一杯的花茶,吃着自带的零食,在跟老朋友的聊天中欣赏小南湖、眺望雷峰塔,是他退休后最惬意的事。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名叫“莲庄”的高档经营场所。高消费的门槛,将众多像廖显伦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拒之于外。

  转变,源自浙江省2013年底启动的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专项行动。整治以西湖景区为重点,全省同步推开,时至今日仍在深化。

1 刹住会所中的歪风——

专项整治排摸出高档经营场所(私人会所)98家,关停20家,转型76家,期满收回2家

  说起7年前的专项整治,杭州市纪委监委驻杭州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温洪亮记忆犹新。那时的他,是市纪委驻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纪检组组长。

  “一周内就关停了30家。”温洪亮说,这些高档经营场所占据西湖景区最好的位置,有的甚至隔断了旅游路线,“这么好的公共资源被少数人垄断,令人痛心。”

  据温洪亮介绍,场所里普遍装修奢华,有的包厢几面环湖,不说金碧辉煌,也算得上雕梁画栋,就连餐具都是精挑细选的,市面上不太容易见到。

  “据说当时有个说法,餐厅档次高不高,就看圆桌有没有餐桌布。有餐桌布的肯定是不高的,因为没有把原木的纹理展示给客人。”温洪亮告诉记者。

  奢华与私密,也让这些场所成为滋生腐败的地方。

  “出入会所的非富即贵,公职人员参与其中,不仅脱离群众,助长奢靡之风,而且很容易被围猎,带来权力寻租。”温洪亮举例说,某一路段曾经一到晚上就堵车,因为出入会所的小轿车和公交车交织在一起,影响正常交通。

  据统计,浙江省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排摸出高档经营场所(私人会所)98家,关停20家,转型76家,期满收回2家。其中,杭州市排摸出高档经营场所(私人会所)56家,关停2家,转型54家。

  “排摸出的会所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只对个别人开放、采用会员制的,这是极个别的。还有一种虽然没有采用会员制,但一般的消费者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进不去,甚至连开在哪都未必知道。”温洪亮说,游客在景区散步,有时候一条不经意的小路就能引到某个会所,没有预约可能进不去,即便让进,离谱的最低消费也会让人望而却步。

  关停只是第一步。按照相关规定,西湖景区及时调整业态规划,压控餐饮特别是高端餐饮比重,被关停的会所也积极谋划转型。

  “总的来说大家在转型这个问题上认识是一致的。”温洪亮说,专项整治有效刹住了“会所中的歪风”,成为当地作风建设的一张名片。

  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浙江对“会所问题”的监督检查并未止步。

  “特别是2019年底,省纪委监委在开展年度主体责任检查中,有侧重地对西湖景区及其周边私人会所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西湖周边和部分地区有反弹回潮的苗头和迹象。”浙江省监委委员郑志兵告诉记者,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回头看”工作便起因于此。

2 “回头看”及时消除隐患——

开放不够、打擦边球、办公区域过大

  学士桥往西,一座砖木混合的院落时有游人进出。与牌匾上“柳铖道”三个字比起来,院内的“临湖素食”招牌更为醒目。

  专项整治前,这里曾是名为“御尊园”的私人会所,如今转型为一家素食餐厅。

  从记者随机调取的账单来看,该店人均消费水平在150元左右,生意可谓火爆。然而,这样一家看似经营有方的企业,却在“回头看”中成了重点整改对象。

  问题出在隔壁。记者了解到,除“临湖素食”外,该企业承租用来经营茶道的另一院落,存在开放不够、打擦边球以及办公区域过大等问题。

  据网格员陈雷介绍,隔壁院落与“临湖素食”同属一个建筑群,都是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检查发现,该院落经常关闭院门,仅留一扇小铁门通行,院内主建筑之一的一幢二层小楼也长期封闭。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