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魔都”种稻米(2)

  2015年获得村里106亩流转土地的经营资格后,曾经从事服装加工生意的黄生飞开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经营,以水稻种植为主业。发展至今,生飞家庭农场已经形成了700多亩的规模,其中“国庆稻”就有300多亩。

  截至2019年末,浦东新区有家庭农场541家,经营面积9.9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8.3万亩,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占浦东新区水稻种植面积60%以上。

  “以前我们的水稻收割后需要运到奉贤,借用他人设备进行加工,运输和加工过程的损耗在5%左右。今年区里帮我们建设了自己的烘干库房,基本没有额外损耗,相当于增收了。”黄生飞说。

  结合浦东新区“三高”(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定位,黄生飞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优质品牌大米的生产——选用上海本地优质稻米品种“松早香”系列,从外地运来鸽粪作为有机肥施用。依靠口碑营销,“生飞大米”2017年第一次参展浦东农博会就卖出了10万斤,目前的市场价卖到每斤10元。

  从去年开始,黄生飞又开始尝试“水稻+大球盖菇”的循环农业模式。种水稻产生的秸秆堆叠成垛,变废为宝用来种大球盖菇,一地两用可以增加一大笔收入。同时,种过菌菇的秸秆分解还田,又能修复和改良土壤,提升来年大米的品质和产量。

  从向往城市到回归乡村,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正日益成为现代人向往的“诗与远方”。今年生飞农场又策划了一系列水稻插秧、收割的农事体验活动,市场反响很好,尤其亲子家庭报名踊跃。(记者张梦洁、许东远、李海伟)

今日热点

特别推荐

小编精选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