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在全球新冠疫苗短缺背景下,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中国疫苗跨越山海、雪中送炭,中方已经并正在提供疫苗援助的国家达到80个,同时还向47个国家出口疫苗,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的道义担当。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基础。以发展促和平,是中国和平理念与实践的重要内核。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全球减贫史上的奇迹;在脱贫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摆脱贫困这一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内涵不断丰富。“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合作项目扎实推进,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合作理念持续丰富,合作伙伴更加多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增进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埃及社会主义党总书记沙班表示,中国始终愿意提供发展经验和知识,推动建设一个没有战争和冲突的人类社会。
以文明对话促进世界和谐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主席的话发人深省。
当下,世纪大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加速震荡,“文明冲突论”“脱钩论”以及形形色色的“陷阱论”甚嚣尘上。少数国家和一些政客无视国际社会对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渴望,蓄意搞“小圈子”“新冷战”,给世界和平前景蒙上阴云。
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论述拨云见日。
推动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是中国元首外交的一道靓丽风景。无论是在出访中深入了解五大洲文明,还是讲述中外文化交流故事;无论是在上合组织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还是将人文交流纳入金砖合作的“三轮驱动”;无论是提出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还是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文明观润物无声,深入人心。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费尔哈特·阿西夫说,中国发起了重要的文明对话,并分享不同文明和平共处方法,“这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和平声誉的精髓”。
肯尼亚专家阿德希尔说,中国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纽带,在国际交流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坚持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各国相互包容合作,而不是冲突对抗,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50年前,中国重返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增添了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主席的庄严宣示掷地有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必将为各国人民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参与记者:史先涛、汪健、郑一晗、黎华玲、吴丹妮、李碧念、张远、刘天、蒋超、张淼、陈威华、赵焱)
09-16 来源:网络整理
10-20 来源:网络整理
11-03 来源:网络整理
12-07 来源:网络整理
12-09 来源:网络整理
12-21 来源:网络整理
12-24 来源:网络整理
01-29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网络整理
03-24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