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览在京启幕

  1895年,任伯年,一位揭开艺术新格局的时代明星逝去;徐悲鸿,另一位引领艺术变革的璀璨明星诞生。徐悲鸿一生敬重、学习、推崇任伯年,与这位身处不同时代的艺术大家展开着贯穿一生的“跨越时空的对话”。9月26日,“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览在徐悲鸿纪念馆启幕。

  此次展览由徐悲鸿纪念馆主办,时代悲鸿艺术中心作为学术支持。展览的三个版块“沉酣矫变”“雅丽丰繁”和“未竟之作”皆出自徐悲鸿评任伯年之语,分别展示了任伯年具有变革性的人物画、设色雅艳的花鸟画以及多幅被徐悲鸿视作璞玉的伯年遗墨,共计50余件馆藏任伯年珍品。这些徐悲鸿一生收藏的任伯年佳品都是首次公开展出。

  徐悲鸿纪念馆展览典藏部主任、策展人徐骥表示,继2019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展之后,此次任伯年展览是“大师眼中的大师”系列展的第二展。两个展览均是通过还原徐悲鸿的视角,梳理展示艺术大师的收藏珍品,力图逐步向观众揭开徐悲鸿的收藏世界和收藏观,以大师之眼去观大师之作,去体会徐悲鸿对于艺术收藏的倾尽全力、对于艺术精髓的珍视守护、对于艺术传承的呕心沥血。

  走进位于纪念馆四层的展厅,一段徐悲鸿在欧洲举办中国美术展览会的珍贵视频,将人们瞬间带回到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首次公开展示的法文展览海报、展览图录、报纸报道、徐悲鸿在布展期间的留影等,每一件都封存了徐悲鸿传播弘扬中国艺术的足迹,重现他带着任伯年作品远赴欧洲的历史风貌。

  1933至1934年,徐悲鸿携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陈树人等多位画家的作品赴欧。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因反响热烈延期至45天,观众达数万人。法国政府从画展中选购了10余幅作品,并在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成立了中国绘画展室。之后又在意大利、德国等地进行了巡展,可谓中国绘画在欧洲影响之盛事。

  穿越“时空隧道”,在展览的第一版块“沉酣矫变”中,可以一睹任伯年《女娲炼石》原作的风采。这幅曾被徐悲鸿带到欧洲的作品出现在1933年法国中国美术展览会的图录中。策展人正是期望通过“回到1933”这样倒叙的展陈手法讲述两位艺术大师跨越时空的故事。

  “忆吾童时有一日,先君入城,归仿伯年《斩树钟馗》一幅,树作小鬼形,盘根错节,盖在城中所见伯年佳作也。是为吾知任伯年名之始。”一幅《斩树钟馗》成为徐悲鸿对任伯年的最初印象,徐、任两位艺术家的钟馗系列作品便是此次展览的开篇。任伯年一生中创作过诸多形象百变的钟馗,徐悲鸿同样钟爱于画钟馗,更曾在端午节前后连续创作多幅钟馗作品,在徐悲鸿对于钟馗题材的喜好中便可以窥见任伯年的印迹。

  徐悲鸿珍藏的任伯年人物画,题材丰富,从形神兼备的写真肖像到妙趣横生的民俗人物,从借古喻今的历史传说到诗情洋溢的风雅生活。徐悲鸿曾在《仲英先生五十六岁小像》题跋:
“伯年高艺雄才,观察精妙绝伦,每作均有独特境界,即如此作,其传神阿堵无论矣。”而在同一幅画作上,马衡的题跋中记载了伯年话语:“吾被投止时,即无时不留心于主人之举止行动,今所传者,在神不在貌也。”

  他们二人在各自的艺术创作中都秉承着“在神不在貌”的艺术理念,推动了传统人物画的变革。他们也都是师法天地万物、观察精妙绝伦的大师——任伯年喜于观察生活,“欣观群鸟之翔集飞鸣,怡然自适”,徐悲鸿当年亦是“踯躅于动物园速写猛兽,其乐无穷”。

今日热点

特别推荐

小编精选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