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览在京启幕(2)

  展厅中部特设的“穿越时空的对话”区域,以粒子动画的形式呈现两位大师的话语和艺术理念,并在此区域将两位大师相同题材的画作并置。从中不难发现,任伯年清新雅丽的没骨花卉对徐悲鸿的影响,可以看到他们笔下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的万物生灵:小巧浑圆的麻雀、大笔挥洒的芭蕉、体态丰盈的鸡、憨态可爱的鹅。

  任伯年的花鸟画技法多样,设色奇巧。此次展出的八幅花鸟条屏更是任伯年的力作,荷花、紫藤、翠鸟、群鸭……尽显其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在任伯年八幅条屏作品展区中央,特意摆放的两把椅子供观众休憩赏画。“徐悲鸿劳累了一天,最喜靠在画室的躺椅上,静静地欣赏挂在墙上的任伯年条屏画作,放松休息。”或许观众也可以感受到如此的心境吧。

  任伯年长女的后人吴仲熊与徐悲鸿交善,将多幅所藏伯年父女的画作赠与徐悲鸿,其中很多任伯年未付裱的遗稿。这些“未竟之作”被徐悲鸿视为珍贵的璞玉,他在画作上或题跋或补竟。《芭蕉鸜鹆》中“悲鸿缀一鸜鹆”,《秋日泊舟》中又添补了人物,《松石图》前观众各抒己见,猜测着哪里是徐悲鸿的墨迹。

  一位在晚清画坛,别出机杼,融贯古今,是引领海派新风的先行者;一位在中西方交融的时代,引进西画技法,开创融汇中西之路,是推动中国画改良的一代宗师。他们同为兼具时代精神与艺术个性的先行者,敢于革新、敢于突破,为中国画传统的复兴开拓出新路。
徐悲鸿曾称赞:“伯年为一代明星,而非学究;是抒情诗人,而未为史诗。”任伯年的艺术中既有文人雅士崇尚的淡雅明净、简逸清新,又有符合普通民众审美的通俗平易、意趣盎然,确为推动传统艺术现代性转型的先行者、揭开艺术新格局的时代明星。

  徐悲鸿在见到任伯年佳作时会感叹“此真神品也”“梦寐数月”;在喜获伯年画作时“欢喜赞叹,便欲跃起”;在不能得画时会叹息“恨不能豪夺,成完数,怅怅”;在珍藏的伯年作品上又特意叮嘱“特恐张掛过多,尘污混其笔迹耳,有保守之责者不可不加注意也”。在徐悲鸿的收藏中满怀着对艺术的热忱,和对任伯年深深的敬仰。

  1953年徐悲鸿去世后,按照其遗愿,夫人廖静文不仅捐出了1200余件徐悲鸿作品,更将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以及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徐悲鸿收藏的《杜鹃》《西施浣纱》等多幅任伯年作品中可以看到“悲鸿生命”的印章,足见其对任伯年画作的珍爱与推崇。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21年2月28日。(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呢)

今日热点

特别推荐

小编精选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