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治指南》(2020)发布

  9月27日,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联合主办的《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下称指南)发布会暨精粹解读会在京召开。与会的众多耳鼻喉头颈外科、呼吸科、口腔科等多学科的专家就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病率和危害、新指南诊断标准更新点、围术期评估注意事项、复杂重症处理建议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标准管理处处长王强指出,该指南以近十年循证医学为指导,由来自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科、口腔科、慢病管理、发育行为、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并且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吸收国际上的新理念,使这部指南具有较好的科学性、规范性。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社长表示,指南出台后还需要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正确理解和应用指南,广大公众正确认识OSA危害和防治方法。《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发布会也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举办的首个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会,希望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共同提高社会公众对儿童OSA的正确认识。

  与2007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在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案上的更新要点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结合我国儿童OSA发病现状和危害,介绍了新指南制订的背景和意义。

  OSA作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因其较高的患病率和严重的远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儿童OSA患病率高达1.2%~5.7%,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干预,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神经认知损伤、学习障碍、生长发育落后、颌面发育异常(腺样体面容)、内分泌代谢紊乱、肺动脉高压,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等。所以,儿童OSA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倪鑫教授指出,对于儿童OSA这一疾病,各个学科的认知程度不同,目前各学科没有统一的诊治标准。本次共识的制定基于大量临床循证证据,由多学科专家共同撰写,希望能够广泛推广,临床医生也能按照指南的统一标准进行治疗。如果此版共识能够在各学科得到有效推广并遵循,会大大改善我国儿童OSA的诊疗现状,对改善儿童健康,预防儿童早期慢病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亟需制订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指导和规范我国OSA儿童临床诊疗决策,并促进多学科整合,共同为儿童OSA的科学管理保驾护航。

  同时,倪鑫从三个方面介绍新指南在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案上的更新要点:首先,本质不同。我国于2007年发布的《儿童OSAS诊疗指南草案》主要基于传统专家共识和临床经验,而本次指南是基于多学科循证证据支持的循证医学指南,有证可循,有据可依,突破了近十余年国内儿童OSA诊疗规范缺乏更新的局面。

  其次,在诊断方面,新指南强调并突出多导睡眠监测(PSG)这一标准诊断方法的地位,并充分结合循证依据,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将儿童OSA的诊断标准由既往的“AHI>5或OAI>1”更新至“OAHI>1”,同时相应调整了儿童OSA严重程度分级指标,更利于儿童OSA的早期、及时诊断和干预。本次指南同时强调其他临床诊断工具的应用价值,包括症状和体征、问卷、便携或简易诊断设备(如脉氧仪),并强调全面上气道阻塞平面评估的重要性,为不具备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工作的机构提供全面和多元化的诊断思路和应用依据。

  最后,在治疗方面,本指南强调OSA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和治疗,在2007版本上增加了药物和减重两部分治疗推荐,并分别就手术、药物、无创正压通气、口腔矫治和减重等方面进行证据阐述、给出推荐意见。在多种治疗策略上,本指南强调重视治疗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为该疾病的科学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多学科专家解析:结合新指南建议,如何制订儿童OSA个体化诊治方案?

今日热点

特别推荐

小编精选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