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型养老”落败 湖南社会养老机构困局求解

  “分红型养老”落败,人口迅速增长的中心城市面临巨大养老压力——

   湖南社会养老机构困局求解

  过去一年多,湖南省多家社会机构主办的“分红型”养老公寓落入破败之局。来自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联手防范打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信息显示,2018年以来,湖南省依法侦破此类案件45起,涉案资金35亿余元,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66人。

  近年来,湖南社会养老市场快速发展,全省涉及养老领域非公企业超过300家。然而,养老行业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与社会资本期望赚快钱的目的产生碰撞,酿成多起社会风波。近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走访多家社会养老机构和专业人士,探究社会化养老行业的乱象与困局,破解如何深化政策保障、市场化规范改革等,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快速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

  一、“养老”变“坑老”:老龄化城市养老困局

  在长沙市天心区兴隆村,刚走出“养老”变“坑老”风波的“爱之心”养老公寓,100多位老人重回昔日安定的生活,食堂饭菜有荤有素,在操场上遛弯的老人不再愁眉紧锁。“正在请政府出面协调土地租金减免和开园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了。”了解情况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爱之心”养老公寓曾是当地的明星养老院,占地约50亩,楼舍窗明几净,楼内装饰颇显大气。而最早一批入住的老人,却不曾想掉入一个陷阱。长沙市有关部门调查的情况表明,“爱之心”主办者通过兜售可以打折购买床位的会员卡,向老人募集50万元、30万元、11万元等多个等级的钱款,并承诺可享受床位折扣,还可按年息12%付息。一年合同到期后,可取回本息,或将利息兑换成住宿费。

  然而高额投资回报、低于市场的服务费用,根本无法维系养老公寓的运营。在长沙,这并非个例。

  2019年11月5日,长沙市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称近期发现多起“养老”变身“坑老”案件,严重损害老人合法权益。

  从事养老行业逾10年的邓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长沙养老行业经营模式“爆雷”折射了近年来城市养老需求迅速膨胀和社会化养老机构资源匮乏之间矛盾的普遍现象。

  依据《2017年度长沙市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年底,长沙市常住人口791万人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5万多人,占常住人口总数12.09%,80岁以上高龄老人18万多人。2018年,长沙市常住人口已达到815万人。

  按照国家政策设计的“9073”(90%居家、7%社区、3%机构)的养老服务格局计算,长沙市近百万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需要有3万个以上的养老机构床位供给。

  邓先生分析说,长沙现有的养老体系中,包括有福利院、社区养老和专业机构。前者是国家福利性质,针对的是五保户孤寡老人群体,其服务水平和设施条件以及容纳能力有限。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社会资源关注较多的领域。而机构养老投入资金大,建设规模和条件较好,比较有竞争力。

  2019年11月,长沙市民政局官网公布的信息表明,全市9个县市区已办理养老许可或者备案的民办养老机构为63家,设置床位近万个。这离长沙城市养老的市场需求尚有较大缺口。

  因为儿子不在身边,段大爷退休后就开始考虑他和老伴的养老问题,保姆不好请,他最终决定住养老院颐养天年。

  和段大爷一样,多位老人考察了市场上不少养老公寓,之所以选择入住“爱之心”、顺祥这样的公寓,是看重了它们建在城郊,环境好空气好,硬件条件不错,收费亦“合理”。

  而这一类养老机构,基本不在民政局公布的“白名单”之中,依靠强大营销能力,吸引人注意。据老人们反映,销售人员称这种“投资养老”模式“是符合国家政策的”。而参加投资后,成为会员、享受床位费折扣入住。

  销售人员提及的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允许对于养老机构为弥补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可以通过销售预付费性质的会员卡等形式销售”。对此,记者查询2019年国办文件《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后发现,养老机构营销人员是断章取义。该文件第17项原文是:对养老机构为弥补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通过销售预付费性质的会员卡等形式销售的,按照包容审慎原则,明确限制性条件,采取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

  显然,营销人员对老人们只说了前一半,后面的关键词被隐去。

  二、“这行业赚钱真难”

  巨额集资,收费不菲,但多数社会机构主办的“分红型”养老却纷纷落幕,暴露出其运营管理的混乱。

今日热点

特别推荐

小编精选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